|
|
|
|
|
以中医形神理论和藏象五志论为基础,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情概括了复杂情感过程的基本状态,是情绪、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。要预防七情致病,就必须保持心情舒畅,精神乐观,避免七情过极。
(一)清静养神 我国历代医家认为神气清静,五脏安和,可健康长寿。清静养神,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使精神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,不为七情六欲所干扰。精神内守、意守为清净养神的主要方法。要树立清静为本的思想,不过分劳耗心神,乐观随和,做到静神不用,劳神有度,用神不燥。此外,还要努力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,创造清静养神的有利条件。
(二)情志舒畅 情绪乐观,心胸宽广,性格开明,精神愉快,可使营卫流通,气血和畅,生机旺盛,身心健康。“安神宜悦乐”,通过各种情趣高雅、动静相参的娱乐活动,如音乐欣赏、书法绘画、读书赋诗、种花养鸟、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,可以顾养心情,舒畅情杯,陶冶情操,从而达到远离疾病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此外,要善于化解忧虑、烦恼之事。人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优惠、烦恼之事,关键在于能正确对待,妥善处理,及时解脱。如退步思量,对减轻烦恼具有积极的作用;若退步思量还不能减轻烦恼时,可通过吐露交谈,听取别人的劝慰以消除心中的烦恼。
(三)修身养性 古人把道德和性格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,认为养生和养德是密不可分的,甚至把养性和养德列为摄生首务。养德可以养气、养神,有利于神定心静,气血调和,精神饱满,形体健壮,使“形与神俱”,从而健康长寿。道德和性格良好的人,待人宽厚,性格豁达,志向高远,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。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,能较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。如道德水平低下、个性狭隘,则常常会用神不当。
(四)平和七情
1、以理胜情: 即考虑问题要符合客观规律,能用理性克服情志上的冲动,使情志活动保持在适度状态而不过激,思虑有度,喜怒有节。若喜乐太过或不及,则可使心神受伤。
2、以耐养性: 即有良好的涵养,遇事能够忍耐而不急躁、愤怒,日常生活中能淡泊名利,谈忘烦恼。当大怒或暴怒时,可使阳气升发太过,血随气逆则呕血,甚至猝然昏不知人。
3、以静制动: 神静则宁,情动则乱,应倡导清静少欲,避大喜大怒,常保平和心情。静神之法很多,如书法、绘画等皆能怡神静心。
4.以宣消郁: 悲忧可使人体的气血受损,尤其易损伤肺气,出现气短胸闷、意志消沉、精神萎靡、倦怠乏力等症状。悲哀忧伤的最佳消除方法,就是及时用各种方法宣泄情绪,以免气机气机郁遏而生疾患。宣泄的方法很多,如向亲朋好友倾诉,用个人喜欢的方法发泄情绪,避免寂寞独处等。
5、思虑有度: 适度的思能强心健脑,有益于健康。若思虑过度,所思不遂,则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,引起牌胃功能失调。用心思虑的时间不宜太长,工作1-2小时后应适当活动,以解除持续思虑后的紧张和疲劳。平常应坚持体育锻炼,晚间不宜熬夜太过,要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。
6、慎避惊恐:惊恐对人体的危害极大,过度的惊恐可致气机紊乱,心神受损,肾气不同,出现心神不定,手足无措、下焦胀满、遗尿等症状,甚则心惊猝死。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,培养勇敢坚强的性格,以预防惊恐致病。此外,还应避免接触易致惊恐的因素和环境。